随着年纪增长,需要他人照料的老人数量越来越多,“无需家人陪伴的照护服务”应运而生,为许多家庭解决了难题,不过这种服务自身也存在不少困难。
家庭护理困境
目前,许多家庭都承受着照顾失去自理能力老人的压力。因为工作太忙,家里人没有空暇,又不会照顾人,面对老人的状况常常感到无能为力。在部分城市,有些家属为了照料家里的失能老人,不得不辞掉工作,生活空间和工作机会都受到了很大限制。有些家庭甚至遇到“有钱也请不到人”的难题,根本找不到称心如意的护理服务。
免陪服务出现
这种状况下,出现了“免陪照护服务”。党俊武强调,老年人生病和失去自理能力的人越来越多,而子女却越来越少,这种服务模式为患者家庭带来了新的解决方式。国家医保局也增设了“免陪照护服务”的收费项目,采用政府指导价的方式,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不同的护理需要。
服务带来便利
把照护工作交给专业人士,可以省去家属许多麻烦。这样,家属们就不必再为病人操心,可以安心工作,为社会发展出力。长远来说,专业的照护有助于病人身体恢复,能防止很多意外情况发生,让病人生活得更加舒适,同时也能让家属少承担很多责任。在一些已经开展这项服务的地区,家属们都说老人得到了更周到的照料,自己也能专心做事。
护理人员提升
护工领域向来面临入门要求不高、服务水准不一的困境。根据新规,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有望得到增强,岗位职责将更加清晰,薪酬体系也会更加公开。这些改进不仅能降低医患之间的矛盾,还能吸引更多有志之士投身护理事业,从而提高从业者的社会地位和内心满足。不少护理工作者透露,新政策让他们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充满了期待。
责任划分问题
王晓东指出,对于“无需陪同照护服务”,家庭单位、医疗单位以及社会化的照护组织之间,如何界定各自职责,是一个核心议题。现阶段,尚需借助时间的检验和实际操作,来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处理办法。只有清晰划分了不同主体的义务,这项服务才能实现更加标准化的管理,运作过程也会更加井然有序。
推广面临挑战
国家虽然推行了新规定,但“无需陪同看护服务”从试验阶段过渡到全面实施过程中,仍然存在不少实际困难。以开销为例,既要顾及病人和亲属的经济能力,也要激励服务提供者的工作热情。在服务开始执行之前,还需要研究怎样把长期护理保险等商业保障延伸到这类项目上,以此来健全服务机制。
公众觉得,“无需陪同的护理服务”实施时,主要困难是什么?请支持这篇文章,转发到别处,并发表看法。
访问手机版
微信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