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谁能陪伴独自就医的人?在网络讨论孤独程度的帖子中,“独自看医生”“独自接受手术”被看作是孤独感的顶点。现在,陪诊师这个职业正在悄悄地减轻这种孤单。
主要服务对象
陪诊师王中原从事这工作已有两个多月,他注意到最多的情况是年轻人给老年人下单。下单的人是年轻人,而接受服务的是老年人,老年人因此成了主要服务人群。比如天津有位73岁的王大爷,他是典型的独居老人,儿子在国外读书,后来留在南京工作,王中原已经陪他打过四次针了。
等待之难
陪诊师张敏有一次陪诊,从7点40分等到9点都没有见到老人。老人在住院部需要等查房之后才能去检查,她便先在CT区排队等候。做陪诊师已经一年了,她陪很多老人在医院四处跑动,觉得医院越先进,老年人反而越不方便。
手术陪伴
7月21日下午,张敏陪小刘去天津做手术,小刘是第一次找陪诊师,她感到很不安,在网上查了很多信息,见到张敏后,她聊了几句,心情才稳定下来。王中原经常陪年轻人去看病,有一次陪诊经历让他明白,有时候一点小事就能给患者家属带来很大帮助。
特殊陪诊需求
有个年轻人打算自己去做流产手术,想请王中原代替家人在文件上画押,但这事儿被王中原给回绝了,没同意。另外,有个姑娘两次找王中原陪着去检查,一次是去医院做检查,另一次是检查后去接她出院。王中原看到病人家属为了不让病人难受,硬是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,他心里觉得很不是滋味。王中原还为了帮病人节省开支,主动提出减少一些服务项目,这样收费就会少一些。
节约成本
部分医院要求检查时必须有家人陪同,一些年轻人因此会寻求陪诊服务,有病患原本打算让父亲陪着,但考虑到别耽误检查就找了陪诊人员,陪诊人员协助他们节省了时间,也减少了开销。
职业拓展
王中原没料到会有人找他,想当兼职陪诊师,应聘者有退休护士,也有全职妈妈,还有些年轻人觉得这事儿挺新鲜,想试试看。他们做了些前期市场调查,了解到医院里的导诊和志愿者大多时候只是负责指引方向。张敏在陪诊过程中,还注意到一位患者母亲,她正为亲人离世的事情心里堵得慌。
身边常见有人独自就医吗,无论是年长者还是年轻人?若觉得此内容有价值,欢迎给予支持,并转发给他人。
访问手机版
微信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