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医不便长久以来都是民众的烦心事,网络上的护士服务好像减轻了这种状况,不过这种做法暗藏不少风险,是否真的值得信赖呢?
“网约护士”上线成趋势
自去年年底起,国内陆续出现了十多个提供网约护士服务的平台,这些平台会聘请有执业资格的护士,用户可以利用这些平台预约护士上门给予医疗帮助。这种服务方式是在互联网普及的背景下产生的,为病人提供了不同于以往的就医方式,同时也为护理人员开辟了新的收入来源。
便捷预约受青睐
注册手机号并完成身份验证并不难,接着挑选需要的服务项目,把医院开的药方、药品清单和病历材料拍照上传,然后耐心等待护士接受任务。一旦任务得到批准,医护人员就会和用户商定具体时间上门提供帮助。如果任务本身存在较大的健康风险,系统会自动拒绝,这样做能够确保服务达到应有的水准。
护士群体积极参与
很多到家里来的护理人员都是公立医院的员工,他们利用个人空闲时间在平台上承接任务赚取额外报酬。也有在医疗院校获得资格认证的学员,在老师的远程辅导下提供相关服务。来自山东济南的一位护理人员表示,单次上门服务能赚到大约一百块钱,注册平台将近一年已经获得了数万元的收益,兼职之后经济状况改善很大。
高价服务仍有市场
现在各个平台还没有统一的定价规则,不过“网约护士”的收费确实比医院门诊要高很多,通常是医院费用的五倍到八倍,里面包含了护理费和出行费。例如“医护到家”“健护宝”这些平台,它们提供的不同服务价格也不一样。然而,有些病人觉得“网约护士”能够提供上门指导,而且不用去医院省下了时间和交通成本,所以总的来说还是划算的。
医疗安全存隐忧
医疗效果好坏,很大程度取决于后续照护,照护工作十分关键。不过现在护士到多家机构执业的情况很少,除了北京、天津、广东等少数地区进行过尝试,其他省市的护士都不能到别处工作,去家里提供医疗服务会被当作非法行医。医院方面对于“网络护士”这种新模式,态度上比较谨慎。
规范发展待解决
不少专业人士指出,要使“网约护士”行业顺利发展,必须处理许多政策、法律和技术层面的难题。例如,上门提供护理时护士怎样确保操作不出差错,如果病人突然发生意外状况该如何应对,服务全程是否能够进行有效记录等。专业人士提议政府部门应当迅速采取行动,对相关行为进行明确规范。
各位认为“上门护理”之后能否处理这些难题,走向良好发展呢?可以在留言区谈谈你的见解,同时记得给这篇文章点赞和转发。
访问手机版
微信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