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络与医疗相结合的举措使行动受限者获益匪浅,不过推行过程中有很多注意事项要留意,现在就具体说说。
服务模式与对象
网络技术支持下的护理项目,实行线上提交需求、线下提供帮助的方式。医院组织内部注册护士,为有病痛且活动受限的特定人群进行帮助。在本省范围内,这项服务主要面向病愈后仍需医疗照护的人士。举例来说,比如一位腿部骨折出院的长者,由于在家中行动困难,可以申请此类服务。
服务评估与遴选
对接受服务的个人,相关单位需整体考察其状况,然后选择该单位能给予的相应服务内容。这样做有助于确保服务的效果和安全性。比如针对患糖尿病的人,要查看他们的血糖管理程度以及是否出现了其他问题,从而明确应该提供的照护措施。
禁止服务情况
对于病症疑难或不稳定,上门护理存在医疗安全隐患的受助者,不能给予“互联网 + 护理服务”。例如重症监护室新转出的病患,其病情尚未稳定,草率进行上门护理可能危及生命。
信息平台要求
信息平台需要借助实体医疗机构运行,不可以单独提供服务。这样做可以确保服务符合标准,并且具有专业性。例如某个城市的试验中,信息平台连接了当地一家三级甲等医院,以此保证服务的水准。
工作任务要求
我省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及试点医疗机构,提出了十个方面的具体规范。试点单位需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,各地要对护士进行专项培训,比如安排护士学习先进的护理方法,以及提升沟通能力。
护士上岗与服务流程
医护人员必须参加岗前学习,通过测试才能开始工作。到访前需要做护理方面的检查,拟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,完成后填写信息并上传。例如,护士为做过手术的人上门提供帮助时,会先查看伤口愈合状况,然后规划接下来的护理步骤。
服务协议与收费
试点单位在提供服务前,需要与服务对象签订合同,清楚服务项目、费用等。费用会全面考虑各种开支。比如一次上门输液服务,会涉及护士工作报酬、交通等开销。
服务模式探索
试点单位可以配合出院后的持续照料,来应对特殊化要求。也能够通过网络方式观察病患的身体状况,规划专门化的照护方案。譬如针对血压高的人群,可以安排定时检测血压、提供健康建议的照护计划。
各位认为,运用网络辅助医疗,在实施阶段最困难的问题是什么?大家来讨论一下,也请支持这篇文章,转发给更多人。
访问手机版
微信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