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年人口比例上升,无法自理的老年人数量很多,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出现后,它是否能够处理这个棘手问题?我们接着讨论。
长护险的出现
到上一年年底,我国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里,大概有四千五百万存在生活不能自理或认知障碍的情况。为了让这些老人的家庭减轻压力,从二零一六年开始,国家在四十九个城市推行了长期护理保险的试点项目,也就是长护险。这是一种针对需要照护的人群,提供照护服务或者经济支持的社会保障机制,自从实施以来引起了广泛的注意。
北京的长护险实践
北京市石景山区有政策,凡是年迈、生病、身体不便等原因造成长期重度无法自理达半年以上的参加保险的人,可以申请长期护理保险。评估师赵志林曾经评定一位长者达到了重度失能的条件。比如霍淑英这样的重度失能居家老人,每个月可以获得专业组织12个小时上门照顾,另外还有1044元钱的护理补助,日子更有依靠。
成都的参保筹资模式
成都作为首批长护险试点城市,资金筹集主要依靠企业出钱,个人出钱,再加上政府补贴。国家医保局的数据显示,到目前,全国49个试点城市已有1.8亿人加入长护险,超过235万人从中得到了帮助,让很多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家庭,在照护和经济方面感受到了很大的缓解。
人才短缺的现状
我国失能失智的老年人数大约有四千五百万,但是获得认证的养老护理人员只有五十万。护理人员的不足状况,对长期护理保险的服务水准造成了很大阻碍。因此,民政部联合其他十一个部门发布了相关指导方针,各个地方也都在执行方案,目的是增强护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。
各地的人才激励政策
上海市依据养老护理员的教育背景,提供两万到四万的初始奖励。杭州市的护理工作者,若满足特定条件,能按职业水平每月领取三百至一千二百的补助。四川巴中袁会琼在七月经过培训并拿到资格认证,目前工作状况良好,薪资让她感到满意。
长护险的未来挑战
长护险推行以来,众多长者从中得到帮助。不过,有学者提醒,当前的资金来源难以长久维持,现阶段主要依靠公共医疗账户划拨。今后必须寻找稳定的资金来源,同时要迅速构建由第三方机构负责的失能状况评定体系,以便精确核算可领取的福利。
长期护理保险在我国老年福利体系中扮演着关键角色,不过它正遭遇着专业人员不足和资金来源不畅等挑战。关于长期护理保险未来怎样才能更加完善,大家有什么看法呢?期待朋友们支持、转发,并且留言交流。
访问手机版
微信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