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天津市医疗保障部门就《关于改进长期护理保险福利发放管理服务的若干意见》征集公众看法,这件事关系到很多完全失去自理能力的人的实际好处,因此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。
支付限额规范
长护险机构护理每日的给付额度是每人每天70元,居家护理每月的给付额度是每人每月2100元,这些是允许的最高花费额度。当实际开销不超过这个上限时,会依据实际开销和报销比例来结算费用。比如某个老人在机构护理,实际每天花了60元,就会按照这个花费数额和相应的比例进行报销。这项措施确保了费用的合理补偿。
服务价格管理
公共养老场所和公共医疗单位开展照护工作,必须严格遵守既定的服务内容和费用标准。这些认定的照护单位能够按照政策收取照护费用,同时有义务将服务项目和收费依据公之于众。例如某个被认定的机构,就把各项照护服务的费用清晰列出,以便家属掌握,防止出现收费不透明的情况。
税务与票据要求
医疗机构需依照法规完成税务注册,其护理项目所得可获税收方面的便利措施。结账时必须出示规范的收据,如增值税普通发票,并清楚标明各项费用。例如,某家机构在为一位失去自理能力的人提供照护服务后,开具的发票中明确列出了长护险承担部分和个人承担部分,以此保证费用结算清晰透明。
护理计划制定
机构护理需要依据长护险服务项目的内容和规范,同时考虑服务人员的健康情况来制定护理方案。家庭护理则按照家庭护理服务套餐的内容来实施。比如,对于一位有特殊需求的失能人士,机构会设计专门的个性化护理方案,这样可以让护理工作更加科学合理。
服务手续管理
长护险管理机构会统一设计资格核定表,合作照护单位在提供照护服务时,必须先为失能者完成资格核定与每月资格维持流程。这相当于一把通行证,持有它方可获得相应服务并办理费用结算,有助于保障服务环节的正规性和条理性。
支付结算完善
重度失能者可使用医保电子凭证等接受服务,个人需承担的费用交给服务机构,基金支付的费用由经办单位和服务机构每月清算。此外,经办单位还会设立预付制度。举例来说,某位失能老人每月的护理开销,个人应缴部分交给服务机构,基金补偿部分由经办单位统一办理,以便支付更加方便。
各位认为,这些新条例会给长期护理保险服务带来什么变化?请大家支持这篇文章,转发出去,也欢迎发表看法。
访问手机版
微信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