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纪大的人越来越多,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照护问题越来越严重,负责长期照护的人员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随之出现,这些措施真的能解决养老难题吗?
新兴职业诞生背景
我国老年人口问题突出,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,无法自理或失去认知能力的老人数量超过四千五百万,每六位老人中就有一位需要长期照顾。为此,国家为应对老龄化趋势、健全长期护理保障体系,创建了长期照护师这一新职业。这一职业的设立,是解决养老困境的关键步骤。
传统养老困境
现代社会运转速度越来越快,以往家庭照顾老人的作用在逐渐减退。当前“四二一”的家庭模式中,年轻人承担的赡养负担明显加重,一个人失去自理能力,整个家庭就可能陷入困境。子女们既要投入工作,又要照料无法独立生活的长辈,在精神和财力上都感到吃力,因此迫切希望获得专业的照护服务以及相应的支持体系。
长护险制度意义
长期护理保险为失去自理能力的人士给予照护支持和经济援助,能够显著缓解他们的家庭照护压力和经济困难。这项政策是我国为应对人口老化的重要举措,是提升民生服务水平的关键制度设计,对于改善失能人士及其家庭的生活品质具有重要作用。
长护险试点成果
2016年,国家开始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试点工作,到了2020年,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到49座城市。这将近九年的试验过程总体来看进展得比较平稳。到上一年年底,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已经惠及将近1.9亿民众,超过270万的失能参保人员获得了相应的保障,相关的基金支出已经超过了850亿元。不仅如此,这项制度的实施还促进了养老服务业和健康产业的进步,创造了大约30万个工作机会,并且吸引了大约600亿元的社会资本参与其中。
试点现存问题
试验阶段也显现出部分弊端。财政支持不够稳定,危及体系长久运作;照护人员能力不足,无法给予优质服务;外部中立审查缺失,损害服务水准和公正性;数字化辅助能力需加强,难以完全契合现实需要。
未来发展展望
国家医疗保障部门联合相关单位,正在迅速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,意图形成一种独立险种,确保全民覆盖,实现规范化和符合国家实际情况。现阶段已经发布了十三项政策文件,用以指导试点城市进行标准化管理。一些地区的创新做法也为该制度的健全提供了新的方向。要建立一个公平可靠的长期照护系统,必须依靠各方的共同合作,希望全国性的统一制度能够尽快实施。
大家觉得长期护理保险推行时,哪个困难最先处理比较好呢?欢迎发表看法,也请点个赞,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。
访问手机版
微信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