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了关于“互联网+护理服务”的试点文件,使得这一行业再次受到广泛关注。这项行动将给护理行业带来哪些改变?现在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。
政策出台引关注
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最近公布的《关于实施“互联网 医疗护理”先行试点的指导文件》引起了广泛关注。在此之前,国内已经有一些在线护理平台在提供服务,例如医护到家、U护、金牌护士等。这项新政策的实施,无疑为这个刚刚兴起的市场带来了新的动力,也让所有相关方面对这个领域的未来有了更高的期望。
平台现状与调整
U 护居家护理服务现在伸展到国内十多个省份的二十多个城市,和近八十家医疗机构搭档,已经有超过三万六千名用户登记了信息,医护到家平台大约登记了六万多名护理人员,新规实施后,平台需要依照规则挑选符合标准的护士。以前对医护上门服务有要求,必须是工作满三年的人,现在不一样了,根据新的试验计划,选派的人必须得有五年以上的护理工作经历,并且是护师级别或者更高,还得是正式注册的护士。
缓解护理供需矛盾
业内普遍觉得护士上门是发展方向,网上约护士有助于解决护理人员和护理需求不平衡的问题。部分地方护理力量不足,病人的照护要求常常得不到满足。网上约护士的兴起,让闲置的社会护理力量得以利用,同时也让护士有了更多赚钱的门路。例如,一些技术好的护士,借助平台到家里服务,既能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,又能多赚点钱。
约护士的不同模式
病人找护士有几种方式,有的由用户在平台上提出请求,等医疗机构接受请求后再安排护士上门;如果医疗机构自身护士数量不足,也可以通过平台聘请护士上门提供护理并支付费用,但官方所说的“互联网 + 护理服务”主要是指实体医疗机构派出的服务,护士到家里服务是医疗机构服务的继续。
服务质量与风险
病人预约护士工作有一定缺陷。因为缺少医生介入,服务过程不连贯,效果无法确保,同时伴随健康隐患,进步受到阻碍。按照新规定,医院承担医疗护理水平的主要责任,护士去家中实施诊疗指示,有医生和行政人员看管,照护效果更加稳妥。
细化服务项目清单
各类护理服务的风险等级和保障条件存在差异,并非所有护理服务都适宜通过互联网开展。接下来要集中精力明确哪些护理服务适合与互联网结合,并制定详细的项目清单。浙江、天津等地的相关部门已经组织专家进行深入研究和论证,制定了服务项目目录清单,目的是为了保障医疗安全。此外,在服务过程中必须确保记录完整且能够追踪,例如护士在平台上操作时可以自动激活定位功能。
各位认为,互联网与护理服务相结合,未来会对护理行业产生多深影响?请在下方发表看法,同时记得给这篇文章点赞和转发。
访问手机版
微信公众号